語言發展的速度差異很大,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仍無法清楚表達基本需求、不主動說話、不模仿語音,便值得進行專業評估。
不論是兩歲或三歲,只要觀察到語言理解或表達出現落差,就可以考慮接受早期介入。越早發現,越有機會改善學習狀況。
有些家長擔心讓孩子接受語言治療會留下「落後」的印象,其實這是一種對症支持的方式,就像近視要配眼鏡、走路晚可以做物理治療一樣。
語言治療能針對孩子的語音、詞彙、語句、理解力、口語表達等進行細緻訓練,也能教導家長在家中延伸練習方法。
三歲以前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,這時大腦的語言區仍具備高度可塑性。
研究顯示,早期介入的孩子語言進步速度較快,也較能減少未來因語言困難所引發的學習與社交問題。即使孩子日後可能自然進步,早期支持仍能減輕發展過程的挫折與不確定感。
語言治療不是「太早」或「太遲」的問題,而是「何時對孩子最有幫助」。當你開始懷疑的那一刻,就是值得評估的時機。專業的眼光與適當的協助,能為孩子創造更穩定的語言成長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