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自己情緒常爆炸?學會這三個自我修復技巧

2025-09-15

一、為什麼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?

在香港,許多家庭照顧者不僅要照顧父母,還同時面對工作、育兒、經濟壓力。日復一日的重複照護,容易讓人進入「情緒耗竭」的狀態。

常見徵狀包括:

  • 對被照顧者失去耐心

  • 睡不好、常頭痛、身體緊繃

  • 覺得「怎麼做都不夠」「沒人理解」

  • 逃避面對照顧情境,甚至想要放棄

這些情緒都是真實的,值得被理解與接住。


二、三個實用的自我修復技巧

1. 刻意留白:每天給自己10分鐘

即使只有短短10分鐘,也能讓大腦和情緒緩衝。你可以靜靜地泡杯茶、寫下感受、聽首歌,或什麼都不做。重要的是,這段時間只屬於你。


2. 找一個「你可以放心說話」的人

不一定是諮商師,甚至可以是朋友、社區支援員、另一位照顧者。有時說出來,不是為了解決問題,而是為了讓情緒有出口。


3. 練習「自我對話」而非「責備自己」

面對自己崩潰的時刻,請溫柔地說:「我已經盡力了」,而不是「我怎麼這麼沒用」。練習用支持的語氣與自己對話,有助修補內在能量。


三、為自己撐起的,不只是一個家庭

你願意照顧別人,是因為你有力量。但這股力量,也需要被維護與滋養。照顧自己不是自私,而是讓這段旅程能夠走得長遠。


結語

如果你正在經歷照顧的低潮,請記得:你不是一個人。學會修復自己,不只是對你有益,也能讓你更有力量去愛與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