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機能下降,確實可能出現一些心理變化,例如行動減慢、活動減少、社交圈縮小等。但若這些變化伴隨情緒低落、長時間沈默或自我否定,就可能超出一般老化範圍。
以下為幾項觀察指標,可協助辨別是否可能出現抑鬱傾向:
行為表現 | 正常老化 | 可能抑鬱 |
---|---|---|
精神狀態 | 偶爾感到累或無聊 | 長期情緒低落、悲觀、提不起勁 |
互動態度 | 偶爾不想社交 | 長期避開他人、不想講話 |
自我感受 | 會說「我老了」 | 會說「我沒用了」「死了算了」 |
食慾與睡眠 | 食量減少但可恢復 | 食慾明顯減退、失眠或整天想睡 |
如果這些狀況持續超過兩週,建議安排專業評估。
多留意變化:從語氣、作息、生活參與度觀察異常
鼓勵日常參與:帶長者做簡單的活動,如散步、摺衣服、玩桌遊
提供肯定感受:避免責備或鼓吹「想開一點」,可說「我知道你最近比較沒精神,想不想一起走走?」
如有需要,尋求專業支援:包括臨床心理師、社工或家庭醫生介入
長者不是因為年紀大就應該沉默或悲觀。早期發現他們的情緒變化,給予理解與陪伴,不僅能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,也讓照顧關係更有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