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失智長者相處總是吵架?你可以試試「情緒回應法」

2025-09-08

一、失智長者的世界與我們不同

當大腦記憶與判斷力逐漸退化,失智長者對時間、地點、人物的認知會出現偏差,甚至出現混亂或妄想。

例如:

  • 堅持「我要回老家」,但老家早已不存在

  • 懷疑家人偷東西,只是忘記東西放哪

  • 抱怨陌生人在家,其實是看護或子女

這些說法對他們而言是真實的,若硬要糾正,往往只會讓他們更混亂與焦慮。


二、什麼是情緒回應法?

情緒回應法(Validation Therapy)由 Naomi Feil 提出,核心在於「不否定對方的感受」,並在情緒層面給予陪伴。

與其說「這不是真的」「你記錯了」,我們可以這樣回應:

  • 「你很想回家喔,那個家對你很重要吧」

  • 「你擔心東西不見了,是不是覺得最近記不太住?」

  • 「你不認得這裡,會不會有點不安?」

這些回應雖沒提供正確資訊,卻讓長者的情緒被接住、被理解,進而減少抗拒與不安。


三、情緒回應法的三個實用技巧

  1. 先認同,再引導:先說出對方的感受,再慢慢引導行為

  2. 觀察情緒而非糾正事實:從表情與語氣感受他們真正的需要

  3. 用熟悉語言與記憶連結:談他們熟悉的年代、人名、地點,有助安撫情緒


四、照顧者的情緒也很重要

接納不代表認同,也不代表放棄引導。情緒回應法是一種溫和的介入方式,同時也讓照顧者從爭執中解脫,減少內疚與無力感。


結語

當你願意走進失智長者的主觀世界,他們也會因為被理解而更願意互動。情緒回應法不只是溝通技巧,更是一種深層的尊重與連結。